每次生日都吃生日蛋糕 好像太普通了
忽然想起之前在安定鄉的小學實習
小朋友送我吃當地有名的九層糕
意境很好 Q彈的口感 單純的美味 米漿研磨而成 跟港式砵仔糕口味也有點像呢
上網查過 原來各地都有類似九層糕的米製甜食 只是配合風俗民情
會加入油蔥酥 豬油 或做成鹹味的糕點
東南亞國家會加入椰漿 成為娘惹糕...
在家裡自己做如果還要磨米漿 工程太過浩大
經過幾次食譜的修改 終於調配出接近第一次與傳統甜味九層糕相逢的好味道囉!
作法簡單 材料在超市都可以買到 快點動手做嚐嚐簡單的好滋味~
工作時間:從備料起約30分鐘可完成
材料:(1~4標示的是總量 都要分成兩杯 方便調成兩個顏色)
1.在來米粉150克(每杯75克)
2.玉米粉或蓬萊米粉30克
3.太白粉30克
4.溫水570克
5.黑糖66克(建議使用糖粉比較好融化)
6.白糖66克(建議使用糖粉比較好融化)
工具:
烘焙紙(為了脫模方便 沒有的話請在模具上塗抹植物油)
方形有深度焗烤盤(陶瓷或玻璃都可以 但是建議方形的 切起來比較好看)
深炒鍋&蒸架
(工具如上圖 大部分家庭可以取得)
作法:
1.深炒鍋裡放入蒸架 加水煮滾
2.把材料區的1~3的粉類份量個別分成兩份備用
3.將材料4的水 分成兩份 個別跟白糖與黑糖 充分溶化成兩杯糖水
4.把黑糖水與白糖水個別倒入兩份粉裡頭 調勻成兩杯粉漿水
5.取一深焗烤盤 鋪上耐烤烘焙紙(超市有賣 如果買不到 可以直接在模具上抹一層油)
6.先漿黑糖粉漿倒入烤盤 厚度約0.3~0.5公分 (可以調整一下烘焙紙 成形會比較漂亮)送入已經煮開的水鍋蒸2分鐘
7.2分鐘後 可以先用筷子輕輕碰表面 如果表面有一點點變硬就立刻倒第二層白糖粉漿 厚度同上一層
8.重複6~7的動作 一層黑一層白 每一層的時間基本上都差不多 注意 如果上一層太硬 第二層就無法黏合 如果一點都不硬就倒入第二層 成形後整個混色 就看不出層次了
每回倒入粉漿都不可以偷懶 記得用筷子測試看看喔!才不會白費努力~
都以大火蒸 如果水不夠一定要加喔 不然會燒乾 弄壞鍋子
9.每層約兩分鐘 請依自己的狀況調整時間 蒸太久也會不好吃 不用堅持一定到九層 大約容器的九分滿就可以停了
蒸完之後 取下烘焙紙 到在大盤子上待涼 一定要等冷了以後再切喔
如果刀子是有孔的 不需抹油即可切 一般的菜刀 最好抹點油比較不會黏
切完後務必放在保鮮盒加蓋保存 要吃再打開 否則表面會被風吹硬
冬天不需要放冰箱 室溫約可保存2~3天
倒扣後 很像肥豬肉呢! 卻一點都不肥 素食者當然也可以吃囉~
改良版的食譜 甜度降低 更為健康
如果希望有其他顏色 我猜也許可以用蔬菜汁取代 目前還沒實驗過
簡單的為親友製作復古的小點心
一層一層的加入你的心意
更是動人^^
後記:
第二次實驗時
蒸到第八層 剛好遇到台灣九二一之後最大的地震
搖的我頭昏腦脹 連客廳的抽屜都飛出來 只得快快關瓦斯
所以第八層與第九層的結合有點失敗
不過 這可是一個難得的經驗
呵呵